斑鳖(学名:Rafetus swinhoei):又名斯氏鳖。背盘长36-57厘米,背盘宽度仅略小于长度,几近圆形。躯体扁平,仅略隆起,背面平滑光泽,暗橄榄绿色(或黑绿色),具多数黄色点斑,其间更有无数黄色细点,有时形成包围前述黄色点斑的不规则的一圈;在等于骨质背甲部分,黄色斑纹形成横竖交织的线纹或放射状纹。头、颈及四肢背面亦为黑绿色,具不规则的大小黄色斑。这种密集的黄色斑纹是斑鳖的特征。生活于江河湖沼中,底栖。以水生动物为食物。卵生。斑鳖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数目稀有极其珍贵,是龟类中最濒危物种之一,全球已知存活仅4只,其中苏州动物园2只、越南同莫湖1只、越南宣汉湖1只。 分布于亚洲。中国特有种。分布于长江下游及太湖周围。
宠物的形态特点
斑鳖背甲长椭圆形,背盘长36-57厘米,背盘宽度仅略小于长度,几近圆形。躯体扁平,仅略隆起,背面平滑光泽,暗橄榄绿(或黑绿)色,缀有很多黄色斑点。在较大的黄斑间,又散步很多黄色小点,有时形成包围前述黄色点斑的不规则的一圈;有的小点包围着大点,有些则形成窄纹;在等于骨质背甲部分,黄色斑纹形成横竖交织的线纹或放射状纹。头、颈及四肢背面亦为黑绿色,具不规则的大小黄色斑。这种密集的黄色斑纹是斑鳖的特征。这类特点在两侧的前部更为明显。腹部灰色,只有两个不发达的胼胝在舌板与下板的联体上。雄性的尾长而粗,泄殖孔近尾端。幼体背甲具棱,并有很多小结节,随年龄增大而日渐消失。 [6]斑鳖头骨中等大小,骨质吻短;下颚联合窄于最大眶径,并无中央嵴;轭骨与鳞骨接触,基蝶骨与颚骨相连;第一对肋板间仅为1枚椎板所分隔,第八对肋板退化,且不在中线相遇;背甲骨板具粗糙的凹痕。在第1对肋板间仅有1枚椎板;7-8枚椎板形成连续的1列;在8对肋板中,至少有1-2对在中间相遇。舌腹板与下腹板离别,不融合;前腹板小,相互离别;有2-5个大的胼胝体。头骨平而宽短,有1个很短而圆的骨质吻,其长短于最大眶径;吻突短。前额骨与犁骨相接,上颚咀嚼面无脊。趾被蹼。